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国产EDA 能否肩挑大任?过去尴尬 如今从1到10

过去的国产EDA,一个尴尬的存在

EDA(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)电子设计自动化,由一系列方法、算法和工具组成,它们协助自动化电子系统的设计、验证和测试。

从概念就可得知,为何EDA被称为“芯片之母”了。

如此重要的EDA之所以会被“卡脖子”,实在是因为我们太依赖国外了。

早在40多年前的美国,EDA行业就开始兴起,并飞速发展。

Synopsys、Cadence和西门子EDA(前身是Mentor Graphics,2016年被德国西门子收购)三家国外EDA企业向来被业内称为“国际三巨头”,因为目前全球EDA市场都被这三巨头瓜分了,全球市场份额约占68%,而国内市场占据了约85%。

那么国产EDA在哪儿?可以说,过去的国产EDA,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。

EDA就像我们公司里用的Office办公软件,大公司为了避免工具太差引起市场失利,就会选择购买正版的专用软件。但对于一些初创公司来说,为了省钱,更多的就会选择“钻空子”。

而EDA是一种非常重客户体验的工具。当大家都习惯了三巨头的工具,所有的教科书、使用教程都会围绕这三家的产品开始,用户习惯就会很难被改变。

EDA又需要不断地更新迭代,才能达到良好效果。优化的前提是什么?足够多的用户体验和测试,其次是对测试结果进行收集与反馈,最终再进行优化和迭代。

后发的国产EDA,使用的客户自然不多,拿到的反馈数据自然就少,迭代更新及可靠性也就相对较差,性能差的工具,用户自然会少……最终行成一个死循环。

当所有的公司都在使用三巨头的工具时,他们就会收到更多反馈,积累更多的用户数据与使用需求,进而优化工具。换句话说,过去的那几十年,相当于全球都在帮他们开发工具。

客观来说,国际三巨头的强大也不是没有理由的。主要是因为它们拥有着能覆盖整个流程的EDA产品。

最初,它们也是从某个点工具开始,通过漫长的时间多达几十次的兼并收购,迅速补全领先产品技术,其中Synopsys次数最多,高达80多次,这才组成了能覆盖整个流程的EDA。

而当时的国产EDA还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,一些企业在个别工具或部分细分领域虽具有一定优势,但产品始终不够全面,这也是国产EDA的主要短板所在。

此外,国产EDA要发展,还离不开人才。但是目前国内的EDA人才比较缺乏。当一个小领域并不受重视,大量的人才自然是不断流出。要么是直奔三大家的怀抱,要么就是转战当时火热的互联网、金融等领域。

可以说,过去的国产EDA,整个生态都很差。

现在的国产EDA,不是0到1,而是1到10

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,国产EDA逐渐壮大,现在的国产EDA已从各个细分领域进行技术突破。

结合集成电路的电路类型与技术环节,集成电路EDA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:数字芯片设计全流程EDA、模拟及混合电路设计全流程EDA、集成电路制造类EDA。

针对不同种类芯片,所用的EDA工具也不同。而每一类EDA工具都是由若干种EDA点工具组合而成。

其中,数字芯片为集成电路市场主要构成部分,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,所以国产数字EDA极为重要。在当前国产EDA企业中也有做得不错的,比如思尔芯。

思尔芯是国产原型验证的龙头,十八年来专注于数字芯片EDA前端验证,已与超过 500 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其中包含2020年世界前十五大半导体企业中的六家、中国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的七家。

根据赛迪顾问统计,光2020年的原型验证市场,思尔芯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,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。

此外,像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数字芯片设计与制造的桥梁,拥有领先的EDA关键核心技术,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设计后端EDA工具、制造端EDA工具、IP设计、DFT设计服务及后端设计服务等。

还有上海国微芯芯半导体有限公司,专注于一站式芯片设计验证与量产服务。以上这些国产EDA企业完成了数字集成电路EDA平台关键节点的技术部署。

如今的国产EDA远不是二十年前疲于0到1的初创企业,早已有了不错的发展,以及关键点工具的硬核技术实力。

问题是数字芯片本身从设计到流片成本就很高,所需EDA工具种类多、要求高,要实现真正的突破,必须要做到国产数字EDA全流程。这也早已不是0到1,而是1到10。

局面已打开,朝着全流程进发

熟悉国产EDA发展史的人都知道,其实国产EDA起步并不算晚。1994年,因“巴统”禁令取消后,国内流行了一波“造不如买”的观念。在被海外厂商不断冲击下,国产EDA停滞了15年,之后国内EDA的发展曲折而缓慢。直到2018年海外EDA企业巨头停止与华为合作,国内EDA才算有了新的转机。

客观说来,国产EDA还有着大约40%的工艺环节空白,只覆盖了一小部分,或几个环节。但现在的国产EDA的局面已打开,朝着全流程进发。

其实,国产EDA的成功从来不是单方面的。从它的研发和推广来看,它既是科技也是商品。只有整个IC产链上下游紧密协作,相互给养,相互反馈,才有可能形成良性闭环。

如果只是各自为营,那永远成不了气候。这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出路,中国芯的出路。

没错,是时候共建国产EDA新生态了。

国产EDA 能否肩挑大任?

双11红包活动推荐:

京东红包(每日三次,最高11111元):领取>> | 打开京东APP搜索“领红包985”

天猫红包(每日一次,最高22888元):领取>> | 打开天猫APP搜索“天降红包5656”

责任编辑:宪瑞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v2ra小站 » 国产EDA 能否肩挑大任?过去尴尬 如今从1到10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文章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